当前位置:政府信息公开制度
按照市政府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统一部署,深入贯彻《南京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》的有关要求,围绕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(以下简称“中心”)工作,为进一步落实政务公开工作任务,不断加大公开力度,切实增强公开实效,特制定本方案。
一、 指导思想
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系列部署,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安排,结合中心工作实际,全面深化政务公开工作,增强工作透明度,提高办事效率,促进依法办事,为推进 “两聚一高” 新实践、建设 “强富美高” 新南京提供有力支撑。
二、 工作内容
(一)加强主动公开,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服务化水平。围绕《南京市2018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》,及时公布由中心承建的各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推进情况。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信息公开,及时公开中心建设项目的招标公告、开标信息、中标公示、施工许可、竣工验收等事项,发布项目建设重大节点信息。及时公开与中心职责相关的事项(按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属于保密范围的除外)。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,对涉及公共利益、社会广泛关注的建议提案,及时回应关切,接受群众监督。
(二)完善制度建设,提高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水平。全面落实“五公开”工作机制,有力促进决策、执行、管理、服务、结果公开。结合中心工作实际,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,健全工作流程,明确答复标准,加强解释说明,建立健全申请与咨询、信访、举报等分类处理机制,依法保障公民、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获取政府信息。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信息公开机制,及时发布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情况,重点做好社会影响较大、关注度较高的事故信息发布工作。严格执行保密审查制度,对拟公开的政务信息依法依规做好保密审查。
(三)围绕中心工作,提高政务公开工作信息化水平。围绕中心主要工作,完善官方网站建设,优化栏目设置,强化搜索查询功能,充分发挥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。加强政府网站群协同联动,对市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网站发布的涉及中心工作的重要政策信息,及时充分转载。充分发挥微博等新媒体灵活便捷的优势,做好信息发布、政策解读和办事服务工作,进一步增强公开实效,提升服务水平。加强监测预警,特别是对涉及公众切身利益、引发媒体和社会关注、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和公信力、严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、危害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政务舆情,做到早预判、早评估、早准备、早应对。加强突发事件信息发布,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。建立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,提升政务舆情回应的主动性、针对性、有效性。
三、工作要求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中心日常工作的重点,中心主要领导每年至少听取1次政务公开工作汇报,研究部署推进工作。各处室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,明确具体负责人员,认真落实政务公开网络信息发布和维护更新等工作。
(二)加强队伍建设。加强对中心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,结合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实施10 周年和新修订的《条例》出台,组织开展新《条例》、依申请公开办理等方面的专题学习,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。
(三)加强督促检查。按照市政务办要求,结合中心政务公开工作推进情况,加强对政务公开和信息发布工作情况的督查督办,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工作考核机制,强化日常监督检查,加强工作指导推进。
相关信息